产品中心
总分50分,其中两篇阅读理解30分,作文20分,可见阅读理解究竟有多重要。
甚至五六年级的阅读理解题,都有了中高考的影子。什么描写手法、表达效果、思想情感分析等,考查既全、又深。
大宝的语文老师说,三年级是一个坎儿,一、二年级看重语言学习,三年级对阅读理解的考查立马会提升了一大截。
为了帮他们学好练好,语文老师每个月为孩子准备了四篇阅读理解练习,自愿完成。
随着年级慢慢的升高,阅读理解的分值和难度还会促进提升,语文成绩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开。
有不少童靴在后台留言问我,从小让孩子读了很多书,阅读量不小,可是阅读理解却经常丢分,究竟是怎么回事?
普通的阅读重在广度,多是培养小孩子的兴趣和眼界;阅读理解则重在深度,主要是考查孩子对文章的理解能力。同时,因为是考试,也离不开审题能力和作答能力。
大宝的大姑是小学语文高级老师,有着近20年丰富的一线教导学生的经验,我特意采访了她,再结合我自己辅导大宝的经验,跟大家说道说道。
阅读理解常考题型都是可以从原文中找出答案的。比如,数数小短文有几句话,根据提示找到文章中的关键信息。
到了2年级,阅读材料的字数更多了,孩子也开始接触“主要内容的概括”,但类似题目都很简单。
像下面这个材料中,第4题只是要求孩子找出对应内容的自然段,而没有让孩子概括该自然段写了什么。
这样一个时间段,也可能有“拔高题”。要求孩子迁移到自己身上,写一写自己的感悟、相似的经历等,但分值并不高。
此时无论是阅读材料的字数,还是题目总量都大幅度增加了,之前阅读基础不够好的孩子,在这个时候成绩非常有可能会出现滑坡。
考查的内容也主要围绕着“概括主要内容”展开,若孩子不能找出各个自然段的中心句,说出各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,一定会丢分不少。
此时考查的内容更全面,几乎覆盖了全部基础阅读能力的考查,比如,结合上下文辨析词语涵义、关键句分析、文章结构、写作手法、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。
要正确回答这样一些问题,孩子不仅要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,还要学会审题、练习答题技巧。
到了5年级,考查的内容深了很多,不仅要求概括主要内容、抓住中心思想,更重要的是体会写作手法,理解词语背后的感彩。
课外阅读的篇幅可达到1000字,要求孩子能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,能表达自己阅读后的感受。
也增加了说明文,新课标要求“能抓住说明要点,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”,不过实际考试中,基本不会考到说明文的阅读理解。
纵观小学1-6年级,语文阅读理解有一个关键期,也可以真正拉开差距的阶段,是在小学三年级。
相对来说,语文阅读理解考查的内容是比较固定的。包括重点词语和句子、内容概括、中心思想、写作手法、细节辨析等。
其中,不同的问法,对应不同的考点。比如,下面这两道题,表面上是在问“句子的作用”,其实就是在考查“环境描写”。
记叙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有哪些?老师在课堂上会给孩子总结。孩子把与材料相符的那一个作用写上去就行。
所以,咱们在陪孩子做题,或者看孩子的语文试卷时,可以总结一下他们容易丢分的考点,然后就可以相应地去做一些练习。
但是,想阅读理解做得好,光靠“刷题”是远远不足的。练习只是锦上添花,夯实基础还要靠其他方面。
大宝的大姑特别跟我强调,以下4个训练要点,重要程度是不一样的。一般被认为最重要的“刷题”,其实是最不重要的。
比如在课上认真听讲,听老师对字词、结构及内容是如何分析的;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,也能通过阅读来找到答案。
“部编本”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曾一针见血地指出,现在中小学生阅读的一个很大弊端就是:
很多孩子都在看“一口气读完,一转身就忘”的书,对写作毫无帮助,还破坏了天然的语感和基本的语言能力。
我认为,在孩子的阅读初期,可以为孩子挑选一些趣味性强的书,这一个阶段,重在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,让他爱上阅读。
比如,大宝在一年级的时候,我没有制止他看《米小圈》,有时还会和他讨论一些情节。
我不反对他交这个“知心朋友”,但我的原则是,在孩子的阅读路上,不应该只有知心朋友,还应该有“引路人”。
一定要让孩子多读经过市场和时间层层检验的好书,这一点我一直都在强调,这里我就不多说了。
如果孩子的阅读能力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,还一味看娱乐性比较强的书,显然就会“喂不饱”,要适时地让孩子离开阅读舒适区,这样才可以提升他的阅读能力。
故事类名著要读,历史、地理、科学类题材的内容也要涉猎。虚构和非虚构书籍都要兼顾,尽可能让孩子“杂食”,保持阅读营养均衡。
这就要求孩子,阅读不能仅仅停留在泛读的层面,他们必掌握深度阅读的方法和技巧。
那么,要怎样深度阅读呢?可以让孩子运用一些方法,比如思维地图阅读法、小偷阅读法、kwl阅读法等来更好地帮他们理解内容。
为了让孩子更有深度地读书,我们为孩子们制定了“板牙阅读者长跑计划”,不仅会精心给孩子挑选书籍,还会教授专业的阅读方法。
这样就会让孩子避免走马观花、浅尝辄止“打卡”式的看书,从而真正步入深入阅读。
挑选一套贴合考点、靠谱的阅读理解辅导书是必须的,有时间有精力的话,最好能先带娃学,再让他自己练。
那么,拿到一份阅读材料,咱们要怎么带娃学习呢?我觉得可根据下述6个步骤进行:
很多孩子读文章时,都会跳过文章标题。这个习惯非常不利于孩子抓住文章要点,因为题目中往往富有丰富的信息。
比如,《动物的“慈母”心》,这个题目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?不妨让娃思考一下。
带娃一起阅读材料,每读一段,都要求娃划出这段的重点词和中心句。通常,这句话要么在开头,要么在结尾。
那么,书是堡垒指什么?书是王国又指什么?有了这样的预想和思考,孩子就很容易从后文找出答案,抓住主要内容了。
小学语文考试中的阅读材料,结构都十分清晰,总分、并列、递进、因果……都有规律可循。孩子做得多了,自然能够掌握。
而作为结构化思维的好帮手,思维导图很适合于梳理文章结构。特别是进入3年级,阅读材料的字数增多,思维导图能够帮孩子克服畏难情绪,更好地消化文章。
虽然考试没有直接考,但我发现,用思维导图梳理好文章结构后,很多题目都能迎刃而解。
然后再读第二遍,关注每一段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,觉得好的句子也可以画下来。
阅读理解会考很多开放题,但它并不是孩子怎样答都行。基本上,谈谈你的理解,说说你的感受,这样的问题都是在考查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的结合。
语文阅读理解是有很多答题套路的,什么样的问题,配什么样的回答。若孩子没有答在考点上,那就会扣分。
大家在选择课外阅读训练材料时,尽可能地选择解析中带“考查能力”说明的。这样能适时引导孩子关注考点。
我之前看大宝的阅读理解题,一些分数都扣在“答非所问”上。怎么算答非所问呢?就是他的回答和考点南辕北辙。
但是你说他答错了吗?听他解释为什么这样回答后,我觉得特别有道理。但为什么扣分,就是因没有养成答题意识,没有掌握答题的套路。
所以,刷题是很有必要的。可以帮助孩子总结出题规律、总结问法和答法,还能控制答题时间,安排答题顺序等。
阅读理解是语文考试的重要内容,但我们让孩子好好学课文、深度阅读、训练技能的同时,还要和孩子“好好”交流,培养他们对各种事件的理解力和洞察力。
那什么样的聊天才是合格的呢?别着急,我给大家找到了一个包括爱因斯坦、扎克伯格在内,许多犹太精英家庭都在使用的聊天技巧——“海沃塔聊天”(Havruta)。
海沃特聊天,不是闲话家常,而是有意识地、在固定时间与孩子就某一特点话题进行的头脑风暴式的深入讨论。
表面上看,“海沃塔聊天法”是在鼓励孩子表达,但背后却是在训练孩子深度的思维能力、逻辑能力、共情能力。
当孩子形塑了这些能力,不但能更好地表达自己,还能对他人的感受做出更好的回应,这也是读懂阅读理解材料必备的。
它的操作方法很简单。具体做法你们可以看这篇文章:MIT专家:孩子宅家,父母最应该做的是这件事。
想提升阅读理解能力确实不容易,但我相信,只要平时多阅读(深入阅读)、多训练,孩子就一定能取得进步。我们大家一起加油~
大宝大量阅读的效应慢慢显露出来了。虽然刚开始做阅读理解,因为不懂套路出现了问题,但通过辅导和练习很快就改过来了。因为基础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已经初步型塑。
不过,可能也正是因为他识字量大,又是通过大量阅读累积出来的,他的书写能力相对较弱,拼音也学得不够好(语文老师建议多看注音书,他不干)。所以,得亏上学期语文考试大调整,他才能考得不错,扣的1分是因为作文里的错别字。
你看,在学习上,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板和短板,学校和老师标准化的教学没法做到的因地制宜、量体裁衣,只能由我们去补充啦~